2021年5月11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并答记者问,也向全体国民解开了【人口】的神秘面纱。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会上通报,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
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0.04个百分点。
由数据客观分析,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性别构成:
全国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23339956人,占51.24%;
女性人口为688438768人,占48.76%。
年龄构成:
0—14岁人口占17.95%,15—59岁人口占比63.3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
比起这些,我们东北人民更为关心的是近些年盛传的东北人口大量外流情况是否属实?究竟减少了多少人口?
这些疑问也随着数据的公布大白于天下。
东三省近十年人口减少1000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十年来发生的变化有几个特点:
一是总人口依然较多,但是出现了负增长。
202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9851万人,接近1亿人,规模依然较大,但比十年前减少了1101万人。
二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然处于正常范围。
三是东三省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黑吉辽均“冲入”前十榜单,辽宁更是以17.42%的老年人口人占比率(65岁以上)全国霸榜。
东北人口海量外流现象坐实,人口老龄化形式严峻,此情此景对于东北地区的未来发展并不是一个好的兆头。
天天喊着振兴东北,“没人”怎么行?
如何解决东北人口减少的问题,必须即刻推上日程!
曾想“政策先行”,奈何骨感现实
对于东北人口减少的问题,相关部门也曾拟建过以开放东北生育政策来提升人口的提议,但反响并不热烈,甚至引发网友众多吐槽。
现在这个时代,普遍接受了更高教育的“适生青年”,已经将老一辈“多子多福”的生育理念转变成了“优生优育”,在有孩子的基础上再次添丁进口也变得更为谨慎。
而想要做到“优生优育”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活、教育、医疗、陪伴、彩礼一样都不能少,而能满足以上这些家庭的画像往往是这样的:
1.父母双方都有固定工作或一方工作收入等于两人;
2.父母身体健康且有充足的时间带孩子或家里有条件请得起保姆;
3.房子至少三居室以上,为满足孩子教育需求最好是学区房;
4.家境殷实,有存款,以备多子情况下的不时之需;
5.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不让其成为“城市留守儿童”;
6...
而在沈阳这个均薪3000-4000元,房单价均12000元+的新一线城市,想做到“优生优育”真的不简单。
正如某位接受记者采访的沈阳市民所言:即使政策放开,我也不会考虑生二胎三胎,不是不想生,而是生了也养不起!
东北经济低迷造就人口危机
“东北地区人口总量减少,折射出的是区域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社会政策等综合性、系统性问题。比如,随着资源枯竭和国家产业升级转型,大批年轻劳动力无法在本地找到满意的工作,只能流向经济更好、工资更高的地区。”
此言一语道破。
十年老东北减少1000万人,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东北的经济整整低迷了十年。
面对如此窘境,无数东北人只能含泪自嘲:
几十年前东北为南方兄弟城市输送物资支援发展。
几十年后东北继续为南方造血输送人才。
咱东北人可真是活雷锋!
▲1950-1980年 沈阳支援全国三线建设图示
我们不谈东北曾经的辉煌和对国家做出的贡献,只论当下,以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想要阻止人口外流,东北任重而道远。
想让东北人留在东北,至少要有稳定的工作与薪水吧?至少要能够让大多数人都能买的起房吧?
但东北的“特色”就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有工作的地方买不起房,有房子的地方没有工作。
我们也曾是那个一腔热血的少年,寒窗十年终有所成。
谁不想为自己的家乡尽一份绵薄之力?
谁不想留在家人身边体会人间烟火?
也许那个“少年”一直在我们心中从未有一丝丝改变,但在生活的一次次碰壁中,现实的无奈把我们硬生生的逼成了外乡人。
我相信,只要有机会,所有故乡的游子都愿意回家。
东北人口下降的问题各个方面综合性、系统性的问题,开放生育政策指标不治本。
东北需要国家更多的政策倾斜!
东北需要更多的投资兴建项目,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东北需要国中的尽快落地!让沈阳作为火车头带动东北这座满载的列车加速前进!
我永远相信东北振兴一定会成为现实,正如我永远相信祖国会日益强大!
全东北人民殷切期盼!下个十年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沈阳生活攻略